一位手持风车、生菜行通济的妇女走过通济桥。昨日是正月十六,仍有不少市民按照正月十六行通济的老传统前来行通济,全天手持风车、生菜行通济的群众络绎不绝。/本报记者甘建华摄
市民昨日“行通济”热情不减,专家称生菜应带回家不应抛
广佛都市网讯 佛山日报记者庞文彬、崔景印报道:昨日是正月十六,市民“行通济”热情不减。然而,喧嚣背后,园林部门从生菜池等处清出足有7大卡车、近15吨的生菜。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建议,“行通济”生菜应带回家而不应抛掉。
十六行通济热情不减
昨日中午,记者再次来到通济牌坊,没有了前日56万人通过的“疯狂”,行通济人流尽管骤减,但至通济桥段,市民仍是簇拥前行。由于没有交通管制,周围水马也大部分撤去,不少市民老少出动,尽享悠闲一刻。
“十六行通济,照样冇闭翳。”年届80的许婆婆坦陈,地道的佛山人,一般都是正月十六才行通济,“昨晚人太多,我和老伴不敢凑这热闹。”
家住同华小区的方晴妮由于元宵当晚值班,直至昨日才带着4岁的儿子恒恒行通济,“一是上班没时间,再说十五晚上太多人,带着小孩不方便。”只见恒恒紧攥着风车,依旧兴奋,不时催促着妈妈前行。
上午11时,过桥市民依旧络绎不绝,少不了的当然是前往“生菜池”扔生菜。而在通济骑楼附近,仍有大批出售风车及生菜的摊贩,价格则较之前晚略降了1至2元。
虽然官方没有对今年正月十六“行通济”人数作统计,但据民俗研究专家梁诗裕介绍,按佛山习俗,正月十六行通济才是正统。他并不否认,很多“老佛山”遵循“十六行通济”旧例,不愿在正月十五凑热闹,选择稍迟出行,使得正月十六的通济桥也不乏人气。
生菜抛扔较去年增加
经过前晚一夜喧嚣,园林工作人员从昨晨1时开始,对生菜池及误抛入河的生菜,一一清理。直至昨日上午8时,园林工人清出整整7车、约重14吨的生菜,较去年有所增加。
昨日上午10时,记者在通济桥看到,园林工作人员仍在生菜池、通济河清理生菜。
“从昨日凌晨开始,我们就分成两班不停保持通济桥清洁,当然主要是清扫生菜池。”一工人表示。然而,就在现场七八名园林工作人员紧张清理之际,昨日“行通济”的不少市民,仍手提生菜,趁空再度将生菜抛向生菜池中的生菜雕塑。不仅如此,附近一部分疑似商贩,更趁着园林工作人员清理之机,从生菜堆中找出稍为完整的几捆,表示要“再利用”。
据负责祖庙片区环卫工作的负责人张先生介绍,元宵节当晚园林部门派出了13名工作人员在生菜池附近轮值,直至昨日早上换班,而清洁工作会持续至昨晚。预计届时清理生菜总量可能突破15吨。
这么大批量生菜,如何处理?张先生坦陈,这批生菜都会运到季华大桥桥底填埋,不会再度利用。
专家称生菜应留不应抛
15吨生菜被运走填埋,不少市民为此惋惜。网友“小叮当”叹道,“一场行通济,竟然浪费至少几吨生菜!”她为此质疑,生菜为何不能带走,而非得扔在生菜池?
网友“asfghhhh”也称,数千斤“生菜”垃圾,弄得通济桥“乌烟瘴气”。对此,佛山民俗专家余婉韶指出,扔生菜其实不是佛山行通济的传统风俗。
“行通济习俗恢复后,很多年轻人或外地人不明白生菜的寓意和用途,买了之后便到处乱扔。”在余婉韶看来,乱扔生菜不仅是一种奢靡浪费的作风,而且糟蹋了行通济的意义,是一种陋习。
她进一步介绍道,“行通济,冇闭翳”,是传统佛山人对新一年万事顺风顺水的一种期盼,走过通济桥后一切就顺顺利利,而生菜在佛山民间又称‘胜意菜’,寓意万事胜意,一切顺顺利利、传统上行完通济要带棵生菜回家,寓意将‘胜意’带回家,才能真正达到行通济的目的。至于带回去生菜的用途,余婉韶强调,拿回家后一般用于敬神敬祖先,然后将其煮成斋菜吃。
(来源:广佛都市网)
佛山电脑培训,首选致用电脑学校,面向全国招生! |
微信扫一扫 | ||
权利:©佛山致用电脑学校 电话:0757-88330101 公安备案编号:200401C0008 粤ICP备12025059号 学校地址: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53号 Copyright©1993-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|
![]() |
![]() |